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杀鸡-《国潮1980》
第(2/3)页
对方的态度很坚决,说宁卫民花三千万港币从新艺城买了两部《倩女幽魂》,又花了一千万从银都机构手里买了《中华英雄》,他要是降价不是傻瓜是什么?
他还告诉宁卫民,说《中华英雄》在港城票房才一千万港币出头,而他的《海市蜃楼》可是卖出了一千六百八十万港币的票房呢。
他要是以低价卖给宁卫民电影,怕是全港城的同行都要笑他呢。
这么一来宁卫民才明白过来,敢情这件事已经被徐小明当成有关面子和影坛地位的大事,变成了一种意气之争。
而且关键是症结最后还得归结在他的自己的身上,纯粹是他手大惹出来的麻烦。
这就叫人怕出名,树大招风。
那没辙了,他也不能告诉徐小明自己是穿越者吧。
总不能说,他早就知道《倩女幽魂》这两部电影属于亚欧影坛通杀型的,必然大赚才买的,而且以后还能在网络时代继续捞金。
而《中华英雄》这部电影也是他出于家国情怀,想给逆境中的李联杰多点希望,支持一下港城左派电影的银都机构,才慷慨解囊的。
你徐小明的《海市蜃楼》是没办法跟那些电影相提并论的?
所以白白浪费了十几天的精力和时间,再一看估计时间也不赶趟了,他也就只有放弃了,他和徐小明不能说谁更吃亏,只能说是没有合作的缘分了。
无独有偶,六月份,还有更严重的相似事情发生,宁卫民原本为霍延平介绍的铁屑贸易也出事了。
不知道是日本人太狡诈,还是华夏那边负责这个项目的干部太拉胯。
反正当日本人发现他们的废物对于华夏内地竟然是宝贝后,他们竟然用蚕食的办法在一次次的交易中逐渐占据了主动,不声不响地开始了不厚道涨价了。
而且还是在铁源协会的主持下,口径合一的进行的,现在就连阪和兴业都不敢私自和华夏方交易了。
这还不算,日本人还用下作的办法引诱内地的谈判人员去了歌舞伎町街特殊的场所享乐,而且还拍下了照片作为证据进行商业胁迫。
以至于华夏这边完全丧失了议价能力,渐渐的,废钢铁屑进口成本已经高达十八美元一吨,目前仅仅比铁矿石的价格便宜两美元。
幸好后来有知情人举报,国内才迅速发现了不对劲,及时止损,否则国家的外汇恐怕还要像失血一样继续受到严重损失呢。
实际上在宁卫民还在和港城那边沟通《海市蜃楼》的交易时,霍延平就从京城传来消息,说新委任的谈判代表马上带人来日本,要和铁源协会进行新的贸易磋商,希望宁卫民能暂时放下手里的事情,去关照一二。
那么不用说,作为宁卫民而言,无论于公于私,他都得帮这个忙。
但偏偏不巧的是,谈贸易的代表团来的时候有点不凑巧,把坛宮饭庄投资方代表团来日本考察的时间覆盖了。
于是宁卫民没有办法了,就只能以国家大事为重,把投资方的考察接待交给了特殊部门的边罡来处理,自己先去帮贸易代表团的忙了。
可结果又是一个不顺利。
日本人似乎吃定了华夏炼钢技术低劣,原材料又不足。
虽然这次谈判在价格上有所让步,却让步不多,价格谈到十五美元一吨就怎么也降不下去了。
铁源协会的负责人宣称要是比这个价格低,他们宁可留在库房里也不会再卖的。
后来这件事结束后,宁卫民还接到了阪和兴业的北茂社长的电话,他跟自己诉苦,说铁源协会还批评了他们。
警告他们不许再给华夏人泄露行业情报,否则就要把他们开除出协会。
等于说,这件事即使宁卫民从中极力周旋,尽力相助也没得到一个多好的结果,还连累了阪和兴业。
鉴于目前国内原材料仍然飞涨的现状,代表团也只能低头,签署不平等的协议,为了点废钢和铁屑继续挨日本人割肉放血刀子了。
这还不算,最糟心的就是两头不落好。
由于宁卫民去陪贸易代表团跑遍了日本关东和关西的铁厂,把国内来的投资方的老爷们留给了边罡,即使是伺候得再周到,在情理上也有所亏欠。
别人倒是还好,都挺给宁卫民面子的,但问题是代表团里新上任的天坛园长可不大高兴。
宁卫民听边罡说,这些龚明程大老爷见宁卫民始终没有露面,明显为此很是不快,待在东京的几天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笑摸样。
无论是吃喝玩乐,也没让他心情愉快起来,倒是见他在结束一天的公派活动后,经常自己来东京的坛宮饭庄餐厅来溜达,还带着个笔记本抄抄写写的,有时候还问问内地员工一些问题。
后来哪怕去了京都和大阪的坛宫分店,似乎也是这么个做派。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第(2/3)页